重慶主城區綜合性公園多年生地被植物應用探討
【摘要】:公園綠地是都会生態系統中重要組成部门,在緩解都会環境問題和改善都会綠地質量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近年來,多年生地被植物因其資源豐富、生態效益良好、觀賞價值高等優點,成爲公園植物造景的重要质料,受到園林工作者的高度關注。因此本文結合地被植物相關基礎理論,對重慶主城區21個綜合性公園的多年生地被植物進行普查,選取128個典型性樣地進行重點調查,圍繞多年生地被植物的物種組成、觀賞特性、應用頻度、生長勢、配置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並利用AHP-GRAP綜合評價模型對其應用質量進行綜合等級評定,探討了多年生地被植物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建議,旨在爲今後重慶地區地被植物應用提供參考依據。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重慶主城區綜合性公園常見多年生地被植物種類共計170種(含品種),分屬72科,130屬。其中,灌木類地被植物77種、多年生草当地被植物77種、藤当地被13種、蕨類2種、竹類1種;44.12%的物種集中分布于百合科、木犀科等13科;以常綠地被爲主,常綠與落葉之比約爲4:1;多年生鄉土地被共68種,占比爲40%,但在公園綠地中實際應用量偏少。(2)重慶主城區綜合性公園常見觀花類地被植物共計110種,占66.47%,花期主要集中于夏季,花色以紅、白色系爲主,藍紫色系、複色系地被應用較少;觀葉類植物以觀葉色爲主,共計33種,占比達19.41%,以雜色、紅色系植物爲主,缺少紫色及銀色系地被植物。觀果類、芳香類地被植物整體運用較少,但其開發利用前景良好。(3)通過對樣地中113種多年生地被植物應用頻度及重要值分析可知:紅檵木、麥冬爲極常見種,應用頻度值分別爲78.94%、87.5%,遠高于其他地被植物,常見種28種,少見種41種、罕見種42種,少見種及罕見種占比達73.45%,表明此類地被植物實際應用較少,開發利用潛力較大。木本類地被植物重要值排名靠前的有紅檵木、紅葉石楠、春鵑、錦繡杜鵑等;草本類排名靠前的有麥冬、花葉冷水花、腎蕨等;藤本類地被植物爬山虎、油麻藤、粉團薔薇排在前三;此類地被植物多爲傳統地被,在重慶公園綠地中使用面積較大,其重要性明顯。(4)通過計算樣地中113種多年生地被植物的平均生長指數,並利用聚類分析將其生長勢分爲優、良、差三個等級,其中生長勢表現爲優良的植物分別有40種、67種,僅有6種地被植物生長勢較差,表明大部门地被植物在重慶公園綠地中生長狀況良好。(5)在多年生地被植物造景方面:按種植形式可分爲叢植、片植、色塊、花境種植,其中片植及色塊種植最爲常見;主要造景手法以平面化造景手法爲主,立體化造景相對較少;按綠地差异功能空間類型,可分爲植物主景空間、濱水綠地、道路綠地、建築小品周邊綠地、廣場綠地,總體上看,差异空間在植物選擇和配置上各有側重,整體觀賞效果較好。(6)利用AHP-GRAP綜合評價模型對多年生地被植物應用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得到准則層因子權重排序爲:生態適應性生長狀況觀賞特性開發應用潛力,指標層排序前三分別是覆蓋能力、耐高溫、耐陰性,說明地被植物選擇應重點考慮其生態適應性和地面覆蓋能力;依據加權關聯度將地被植物應用質量分爲三個等級,I級有124種,II級有39種,III級有7種,錦繡杜鵑、四季桂、紅檵木、南天竹、花葉冷水花、木春菊等應用質量優良,可在重慶公園中重點推廣應用。(7)重慶主城區綜合性公園多年生地被植物應用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應用種類相對集中,主要品種雷同,地被植物景觀效果單一,忽視地被植物生態習性,後期養護工作有待加強等。在今後地被植物應用中應更加注重合理選擇品種、優化景觀配置、重視生態效益、加強養護工作。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Q948;TU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