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7年中國都会和農村20-79歲人群糖尿病死亡趨勢及其年齡-時期-隊列的研究
【摘要】:目的:描述分析2003-2017年間中國都会和農村20-79歲人群糖尿病死亡的變化趨勢,接纳JoinPoint回歸分析中國都会和農村糖尿病標化死亡率及年齡別死亡率的時間變化特征。通過年齡-時期-隊列模型估算年齡、時期和出生隊列三個效應對糖尿病死亡的影響水平,並進一步探討影響糖尿病死亡的可能危險因素,爲中國糖尿病的預防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收集2003-2017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和《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中國都会和農村20-79歲人群的糖尿病死亡率數據和人口統計數據,以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作爲標准人口計算中國都会和農村20-79歲糖尿病標化死亡率。接纳JoinPoint回歸分析中國都会和農村糖尿病標化死亡率及年齡別死亡率的時間趨勢,將APC模型與IE算法結合以估算年齡、時期和出生隊列對糖尿病死亡率的影響。結果:1、都会糖尿病標化死亡率在2009-2013年間以5.7%的年變化百分比下降(P=0.000),但在2003-2017期間的糖尿病標化死亡率年平均變化百分比無統計學意義。農村糖尿病標化死亡率在2003-2017期間以年變化百分比和年平均變化百分比2.2%的速度上升(P=0.000)。2、都会糖尿病年齡別死亡率:中國都会25-29歲、35-39歲、40-44歲、45-49歲和55-59歲年齡段的糖尿病死亡率在2003-2017年間的年變化百分比和年平均變化百分比分別以3.7%、-2.8%、-2.5%、-3.2%、-1.5%的速度呈現上升和下降趨勢(P=0.000);50-54歲年齡組的糖尿病死亡率在2003-2017年間以年平均變化百分比3.5%的速度呈現快速上升趨勢(P=0.000);70-74歲年齡組的糖尿病死亡率在2003-2013年間以年變化百分比0.9%的速度呈現上升趨勢(P=0.000);75-79歲年齡組的糖尿病死亡率在2003-2007年間以年變化百分比5.7%(P=0.000)的速度呈現快速上升趨勢。農村糖尿病年齡別死亡率:中國農村35-39歲、60-64歲、65-69歲、70-74歲和75-79歲各年齡組的糖尿病死亡率在2003-2017年間的年變化百分比和年平均變化百分比分別以-3.2%、2.5%、4.2%、3%、2.8%的速度呈現下降和連續上升趨勢(P=0.000),30-34歲和50-54歲年齡組的糖尿病死亡率在2008-2017年間和2012-2017年間的年變化百分比分別以9.5%和12.8%的速度呈現快速上升趨勢(P=0.000)。3、總體上中國都会和農村糖尿病死亡風險隨著年齡因素的增長而出現差异水平的波動,對于都会糖尿病死亡風險的變化趨勢而言,30-34歲年齡組對糖尿病死亡風險的貢獻最大(0.6131),55-59歲年齡組對糖尿病死亡風險的貢獻最小(-0.2561),但在60-64歲年齡組時的死亡風險又上升爲正值,並在50-79歲年齡組中成爲糖尿病死亡風險影響的最大值。對于農村而言,40-44歲年齡組對糖尿病死亡風險的貢獻最大(0.3978),35-39歲年齡組對糖尿病死亡風險的貢獻次之(0.3174),30-34歲年齡組對糖尿病死亡風險的貢獻最小(-0.3295),在60-74歲差异年齡組中的各年齡組對糖尿病死亡風險的貢獻逐漸增加至正值。利用年齡和時期效應,可以得出在1970-1974年、1975-1979年以及1984年之後的出生隊列是中國都会和農村糖尿病死亡風險共同下降的時期,中國都会和農村出生隊列效應大致一樣,出生于1990-1994年間的人群對糖尿病死亡風險的影響均是最小,也就是說,出生隊列的人群越晚,對糖尿病死亡風險的影響越小。3、分別選擇年齡-時期模型、年齡-時期-隊列模型擬合中國都会和農村糖尿病死亡率的變化趨勢。結論:1、根據JoinPoint回歸分析和年齡、時期和隊列的效應估計得出,無論中國都会還是農村糖尿病的死亡風險都逐漸趨于年輕化,30-34歲,40-44歲分別對都会和農村糖尿病死亡風險影響最大,在60歲以上差异年齡組對糖尿病死亡風險影響又逐漸上升。因此應該加強中國都会和農村30歲以上和60歲以上高危人群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宣傳及防控防治工作。2、中國都会和農村糖尿病死亡風險出生隊列在1970-1974年、1975-1979年以及1984年之後,有共同的衰退期,隨著出生隊列的推移,死亡率降低,可能與教育水平提高、醫療環境改善等多種因素有關。3、選擇年齡-時期模型、年齡-時期-隊列模型擬合中國都会和農村糖尿病死亡率數據,模型擬合效果良好。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C815;R587.1